104 希望基金会:「Be a Giver」
年轻人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总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迷茫。职场究竟是什么样的?会不会碰到伯乐赏识?找不到工作又怎么办?太对的问题困扰着年轻人。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能够向心仪的公司投出简历并获得面试机会已经是来之不易的事情了。
我们总担心自己的简历不够华丽无法吸引用人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美化简历,而我们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简历是怎样被丢进垃圾邮件从此不再被打开的。
面对着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失业率增加、用人单位找不到好员工的社会现状,台湾104希望基金会发起了一个名为「Be A Giver」的社会运动,呼吁能者前辈带动后辈,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为此,他们在 10 月 2 日推出一则宣传广告,邀请 7 位已经在职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前辈对收到的几份匿名简历进行评判,在简历主人揭晓后,真相让人大吃一惊。
缺乏工作经验、学历不够好、薪资要求太高、工作频繁更换......这些履历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成了用人者不愿意雇佣他们的原因,而当揭晓简历主人后,他们都诧异了:A 履历来自导演李安,B 履历来自世界面包冠军师傅吴宝春,C 履历来自他们的女儿、朋友、同事等。
只不过,这些履历上所展现的是那个年轻的还没有获得如此之大成就的他们,是那个 25 岁的他们。
不怎么样的 25 岁,谁没有过?视频最后指出:没有了偏见,留给他们的就是无限。所以,前辈们请给年轻人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当然,作为年轻人我们也要记住:你可以没有好看的履历,但是你不能不努力。
在这支视频推出之前,他们还发布了吴念真导演作为故事述说者的第一支影片,揭开「Be A Giver」活动的序幕。
不论哪个年代,媒体总是重复报导着对年轻人的批判、年轻人的无助,这一点意义也沒有,如果少了前辈出面当 Giver,后辈如何当 Braver?与其谩骂批判,何不多做点事情一起来改变现状?
国内 15~24 岁青年失业率已连续 7 年超过 12%,实质平均薪资倒退16年,企业抱怨找不到好人才,面对多年既存的社会问题,104希望基金会执行长黄于纯说,谩骂和抱怨显得多余而无效,台湾需要一场以帮助为名的社会运动,「Be A Giver」,能者前辈挺身当Giver,让后进有典范可学习。
Giver是「给予者」,包括职场前辈、技艺专业、导师教练等,举凡能将专业技术或知识态度传承给他人皆可称为 Giver,接受传承的另一方则为 Taker「接受者」。
104希望基金会发起「Be A Giver」运动,号召各行各业前辈站出來,对Taker传承专业技艺与人生态度。当 Giver 与 Taker 相遇,美好的交流学习将让知识技艺得以传承;当您帮助別人,也正帮助自己体现共生共荣的美好价值。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