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从孩子角度设计的儿童家居产品,PUPUPULA 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 BrandStar专访
这次我们采访到了 PUPUPULA 的创始人张思川(Sic)。前为陌陌的联合创始人,从设计创意、互联网再到做实体儿童生活用品,Sic 和我们分享了她对于 PUPUPULA 在产品和品牌上的一些思考:
一个儿童家居品牌,不从儿童的角度来定义产品,它的产品逻辑是什么?没有专业家居行业背景,PUPUPULA 作为一个小且新的品牌,它的产品和品牌路径又是怎样的。
如果对这次讨论的话题感兴趣,欢迎后台和我们交流,分享你的观点。
很多人不知道 PUPUPULA,但却有体验过它的 H5 互动小游戏。
2018 年春节前夕,一款「汪年全家福」引爆了朋友圈。上线短短三天,这款小游戏的独立访客量就达到了 587 万,总计访客数量超过了 2400 万。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有朋友晒出自己制作的全家福。
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团队的预想。在接受《好奇心日报》的采访中,PUPUPULA 的联合创始人韩忆表示,最初小游戏订下的目标仅是 50 万,没有做任何的宣传和推广。
这为还处在冷启动阶段的 PUPUPULA 带来了快速的用户增长。成立一年不到,PUPUPULA 当时仅有的一款产品是教小朋友洗手用的贴纸。
PUPUPULA 汪年全家福
内容先于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PUPUPULA 一度被怀疑是不是一家做内容的公司,也给人留下了「不像是卖儿童生活用品」的印象。
实际上,PUPUPULA 现在的团队没有一个是传统家居制造业出身,团队背景主要和互联网、设计创意类相关。创始人张思川(Sic),前为陌陌的联合创始人,在 2017 年和韩忆创办了 PUPUPULA。
除了内部 in-house 的团队外,PUPUPULA 还请到了国内创意工作室 A Black Cover Design 的设计师广煜和 Nod Yong 设计品牌 logo,产品包装请到了台湾的品牌设计工作室 Five Metal Shop(FMS),Office for Product Design 产品工作室的设计师 Nicol 和 Tomas 出任 PUPUPULA 的创意总监,负责产品创意和设计。
从洞察开始:关注妈妈的需求
「设计是一种洞察,要尝试去理解、观察一群人的需求,然后找到自己的方法做出相应的产品去回应这一需求。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在问到之前工作经验对创业的帮助,创始人 Sic 这样回答我。
在创办 PUPUPULA 之前,Sic 主要从事互联网、设计创意类的工作。1999 年,在国内涂鸦艺术刚刚萌芽的时候,她组建了国内第一支涂鸦团队 MIG,算是一名自由艺术家。她早年为 Nike 设计过球鞋、为 Converse 拍过视频,还和朋友开过广告公司,在 2011 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了陌陌。
PUPUPULA 创始人张思川 Sic
工作事业之外,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妈过程里的一些挫折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她在 PUPUPULA 公众号上分享说,她希望能创造更加轻松、自在的家庭关系,而不是为孩子失去自由和独立性。
这样的想法让她有了做儿童生活用品的念头,也给了她在产品设计上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关注妈妈的需求,而不是只从孩子的视角和偏好定义产品。
「国内很多儿童用品在设计上会偏低龄化,比较卡通,但我们在审美和一些细节上(小到安装方式会不会破坏墙面等等)会更多的考虑大人的需求」,Sic 对我说到。
这些想法和经历最终也促成了 PUPUPULA 现在的品牌理念:「让小孩做小孩,让父母继续酷」。
PUPUPULA 挂在办公室里的理念:妈妈不高兴,一切玩蛋去
新一代年轻父母的需求
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审美和需求在提升,这点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共识。
主打原创设计、去卡通化和低龄化的风格、兼具设计感和实用性、倡导独立,自主的家庭关系理念,PUPUPULA 无疑要更符合现代父母的审美偏好。
近年来有造作、吱音、失物招领这样更符合年轻人口味和需求的家居品牌在诞生,但对应到更细分的儿童生活家居领域,尴尬的是市场大环境仍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随着新一代父母的崛起,他们对儿童生活用品在质量、功能和外观上也相应变得更加「苛刻」。对这类有着更高需求的父母,明显中国市场还没来得及跟上消费者这端的变化。
和现代化生活场景结合也是 PUPUPULA 在产品研发上的一个考量。上个月,PUPUPULA 刚结束完新产品的众筹。他们的智能存钱罐通过小米平台发起众筹,有 3000 多名用户提前预订了产品。
PUPUPULA 智能存钱罐
很少见到有儿童家居生活用品会涉足电子化产品。
PUPUPULA 这次上新的电子存钱罐和现在无现金时代的特点结合。一方面实体存钱罐保留下了过去储蓄罐存钱的「仪式感」,另一方面存钱罐电子化,和 App 端同步,提供电子记账本和任务管理的功能。孩子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奖励,和家长互动。
创始人 Sic 说这个产品在国内市面上是没有的,产品可以帮助培养孩子对钱的认识,加强家长和孩子们的互动,同时作为一个「小」的品牌,在没有很大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这样的原创设计是吸引用户选择他们的一个理由。
正好恰逢 PUPUPULA 发布新品,我们联系到了他们,和 PUPUPULA 的创始人 Sic 聊了聊,分享了她对于 PUPUPULA 在产品和品牌上的一些思考。
BrandStar = B;PUPUPULA = P
「不是只为了陪伴孩子才去用它」
B:PUPUPULA 每次发布新品,找不到什么规律,从身高尺、小桌子到APP、电子存钱罐,好像什么都会做。你们产品开发的逻辑是什么呢?
P:光从产品类型看,我们的开发逻辑的确显得跳跃,但背后的思考其实很一致:就是始终从用户需求和品牌理念着手。
对 PUPUPULA 来说,我们主要关注孩子和妈妈的需求。但他们的需求有很多,怎么筛选呢?我们的品牌理念是「让小孩做小孩(Let Kids Be Kids)」。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希望他们能充分地实现自我。但我自己做为妈妈,也有「私心」,就是希望养育小孩可以轻松一点,自在一点。
我们的产品都在试图满足这两点:让孩子做孩子,让大人继续酷。
举个例子,我们刚得了红点奖的几几桌,它在高度、形状等很多细节上对孩子友好,但在质感、外观等方面又考虑到大人的需求。
简单来说,这是一张孩子能自在地画画、玩积木的桌子,但等孩子睡了之后,你完全可以在它旁边放松地坐着喝一杯酒,而它看起来就像是完全用来做这个的,而不是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儿童桌,你只会为了陪伴孩子才去靠近它。
PUPUPULA 的几几桌,PUPUPULA 表示产品设计从家庭互动场景切入,不再机械的按照儿童、大人使用人群类型来划分,而是提供大人和小孩可共同使用的产品。
B:所以我的理解你们是从理念出发的,对吗?把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这点具体是怎么做的?
P:是的,还是让「小孩做小孩」,让妈妈们省心。
可以拿我们的电子存钱罐来举例。
我小时候有自己的小猪存钱罐,会固定往里面存钱。但现在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了,我平常出门都很少带现金,又哪来硬币给孩子存进小猪存钱罐呢?
但无论时代怎么变,小孩子都是需要有机会去理解钱,理解「不是喜欢的东西都得买」这件事。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做一个现代版的小猪存钱罐。
存钱罐做出来之后,我和大儿子 Kyle 是第一批用户,目前为止用了大概 3 个多月。体会是很多的,比如说 Kyle 以前是对钱没有概念的,会为了一个冰淇淋跟我在商场里犟半小时,我跟他讲道理呢又不是每次都有效。现在用了存钱罐,我们商量好吃冰淇淋花他自己的钱。他很快就理解「吃冰淇淋=钱减少」,也会开始思考想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值得,真的喜欢。他甚至变「抠门」了,知道宜家的冰淇淋便宜,扣钱扣得少,想吃冰淇淋会要求去宜家买。
儿子变得更容易沟通了,对我来说,当妈的肯定省心不少。这种对大人小孩都有帮助的事情,肯定是符合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很愿意见到的。
B:让小孩做小孩,让父母继续酷,这样的品牌理念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吗,还是后期再有调整?
P:是一开始就定下来的,后面产品都是围绕这个理念来做的。
B:你们产品的卖点和优势是什么?
P:主要有几点: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儿童用品是针对 0-3 岁,而我们面向的是 3-12 岁的小朋友;国内很多儿童用品在设计上会偏低龄化,比较卡通,但我们在审美和一些细节上(小到安装方式会不会破坏墙面等等)会更多考虑大人的需求。另外就是,我们非常坚持原创设计,我们希望带给用户不一样的好产品。
B:你们产品现在都是原创设计,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这还蛮「奢侈」的,这点你们怎么思考的,为什么对原创那么坚持?
P:我觉得原创不是一个目标,是我们做事的方式,也就是用我们的理解去解决问题。
说到奢侈,可能是对于一个寻求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这种从零开始的研发花的精力、时间和成本是奢侈的。但我更愿意去思考: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如果你做的产品与其他人一样,那么市场上还需要多一个你吗?
我们坚持原创是因为我们尊重原创也重视设计的力量,我觉得每家公司都应该需要坚持原创,不然就只能是一家山寨公司了。B:PUPUPULA 第一件产品洗手贴推出的时候,是怎么找到第一批用户的?
P:主要归功于我们 「汪年全家福」的 H5,因为是刷屏的小游戏,一下子给公众号涨了很多粉丝,这中间自然包括爸爸妈妈。
但其中有不少人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所以我们后续通过发布和妈妈、育儿相关的内容,逐渐在过滤掉其实对我们并不真的感兴趣的粉丝,同时慢慢吸引新的粉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我发现你们微信内容做的很好,包括之前的「汪年全家福」。像「汪年全家福」还是在你们第一件产品发布之前推出的。内容这部分,是无意的,还是有意去规划?
P:是有意去规划的。这部分主要和品牌相关。我们有在去打造一个品牌。还是回到了开始的问题:大家为什么要来买你的产品呢?如果只是单纯做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也借助微信在写一些自己的品牌理念。
B:从市场和用户反馈来看,大家购买 PUPUPULA 主要的原因是?
P:从现在用户反馈来看,大家来买首先还是觉得好看。
很多人一开始是不了解我们的理念,也不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产品。多数人是在买回去以后,用了一段时间才开始明白。比如我们的淘宝店很多用户会留言说,最开始是因为颜值才购买了小笨钟,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真的能认识钟了,才很高兴地跑来追评。我们产品的复购率也算比较高的。
设计是一种洞察
B:之前你的工作经验都是和产品设计相关,从互联网到实体制造,先前的工作对你做 PUPUPULA 有起到什么帮助?
P:我觉得建立了一个认识:设计并不是有一个厉害的创意,再把它变得好看就可以的。设计是一种洞察,要尝试去理解、观察一群人的需求,然后找到自己的方法做出相应的产品去回应这一需求。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B:那具体有碰到什么困难吗?
P:当然有。因为我们团队的背景和传统的家具行业很不一样,我们中间没有人是从这个行业出身的,我们做产品的思路自然也很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的产品设计图拿到工厂,很多工厂会说之前没做过。倒不是真的做不了,而是想找到合适的工厂比较困难。
而且很多工厂师傅不是一上来就理解我们的做法。比方说,我们的小笨钟的钟面使用的是亚克力材质。亚克力的价格是玻璃的五倍,但它抗冲击力强,安全性高,在国外这是儿童钟的质量标准。
师傅知道我们的小笨钟是卖给国内用户的,第一反应是,「那就国外的用亚克力,国内的用玻璃好了」。这可能是一种行规吧,但我们就会想,凭什么中国的货就该用便宜的料,为什么因为成本妥协安全问题呢?
B:你刚说到你们产品设计师的背景和传统行业的不太一样,这点用人上是怎么考虑的?
P:如果你直观看到设计师的简历就很明显了。一个是有很多年供应链经验的设计师,但风格审美上和品牌不太相符。另一个虽然工作经验要少一些,但风格、调性和审美上和我们比较统一。
在我来看,经验的东西是可以积累的,但审美和观念上的是很难教的。国内整体家居行业在观念、设计上还是相对保守,我们希望设计师可以走得更前沿些,这样才能做出有意思的东西。
B:PUPUPULA 给我感觉是理念先行的一个品牌,市场这部分你们又是怎么平衡的?
P:市场这部分我们暂时还没有很好的平衡。我还是希望团队更多从设计和产品需求出发。
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我们产品有什么卖点,用户为什么要来买你的产品,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但如果我们前期过多强调以结果利润为导向,就会很难做出有意思的产品,你会和市场上其他产品非常雷同。现阶段,我还是会和团队沟通按照我们的思路先去做好产品。
观点分享
1、为什么会关注到这样一个小且新的品牌?我们认为 PUPUPULA 有两点吸引人的地方。
一是它的品牌理念「让小孩做小孩,让父母继续酷」。
从妈妈的需求出发,倡导保持父母孩子双方独立性、自由度的理念明显要符合新一代父母的育儿观念,贴近它的目标用户群体。其次,妈妈作为家庭消费的主要决策者,从妈妈的需求理念出发也更容易获得妈妈们的好感,贴近真实的家庭场景。
值得说的是,PUPUPULA 从产品、logo、包装设计到内容传播上,品牌信息是比较清晰和统一的,各个部分始终围绕它的理念,你能够感受到它的品牌个性。
这一方面归功于经验丰富的团队。品牌 logo、产品设计等方面请到了像是 ABCD 这样专业的工作室,可以看出前期在品牌设计上的重视。
关于这点,联合创始人韩忆曾分享说,「创业时间宝贵,这里的宝贵不在于赶,而在于想明白。产品开始研发之前,PUPUPULA 花了很长时间思考的是,想要通过品牌向大家传递怎样的信息、要设计怎样符合他们精神的产品。」
第二个吸引点是它说故事,和消费者共情的能力。
内容制作能力是其一。全家福 H5 小游戏、包括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传播、以及 App 端内的线上用户体验都算是内容的载体。
PUPUPULA App 端的疫苗接种提醒功能,利用线上完善用户体验
其次,共情能力和它亲近、童趣、拟人化的风格相关,再加上团队经常会分享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用户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目前,PUPUPULA 产品数量总共还不超过 10 件,产品更新速度比较慢,日常主要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用户互动。推荐去看看 PUPUPULA 的微信号,直接了解可能更方便你得到启发。
2、设计好的产品不代表市场表现好,这也是 PUPUPULA 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便设计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审美偏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还是免不了要回答,消费者为什么要为你产品买单的问题,这对一个小众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对现阶段的 PUPUPULA 来说,能不能让受众持续关注,为它买单,关键还是产品研发的能力。目前,PUPUPULA 的产品和品类数量还比较少,产品研发的速度也相对较慢,像是最新推出的电子存钱罐,官方表示从研发到上线花了 18 个月的时间。可见要完善品类、丰富产品数量,它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