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DASH:厘清酒饮发展的弯路,回到酒的根源出发|品牌现场
过去几年新消费浪潮中,低度酒曾是热门的关注品类,但回过头去看,行业目前并未迎来真正的爆发,关于酒饮年轻化和酒饮创新的发展路径仍在摸索之中。
「BLUE DASH布鲁大师」(以下简称为 BLUE DASH)在 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对此也做了分享,回顾了过去几年酒饮发展过程中的弯路和实践,同时也从品牌的角度,分享了 BLUE DASH 是如何从年轻人的酒饮出发,思考其产品设计到品牌设计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分享 | BLUE DASH 创始人兼 CEO 吕殷楠Neil
以下为演讲节选精华
厘清酒类创新发展的「弯路」
很多人研究酒类创新,绕不开两个路线:一个是以美国的 White Claw 为代表的低度酒,品牌爆发到了能对标国内青岛的体量;另一个是日本的 RTD(ready to drink),对传统的啤酒行业造成了冲击和取代。
我创业之前是做咨询和风险投资,发现很多国际化的案例不可能拿到中国市场直接用,拉过来直接运用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死掉」。我们看到很多低度酒公司复制了美国的模式,走了一些错误的路线,带来了不好的结果。
国内有很多可以参考的路线:最典型的就是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线下商超便利店的探索,还有就是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线上电商发展。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新媒体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高潮。从最早的电商发展,到抖音、小红书的种草,再到直播带货的兴起,为很多新消费品牌插上了翅膀快速崛起。有很多酒类公司参考了我刚说到的这两条路径,但其实并不是很适合。
一个很重要的点,大家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国,即饮占大头,电商占小头。我们作为消费者很少在电商渠道买酒,因为大部分喝酒是在 Bar、KTV 这类夜生活的场景,或者是在餐饮店,也有可能从便利店买酒回家喝。电商的比例相较于我们在外喝酒,比例是比较小的。
另一方面,中国的美妆电商化率 50%,但是酒类只有个位数。拿超过 50%的 SKU 的历史案例去套到只有个位数的品类来说一定是不现实的。
酒类电商化率只占个位数的 SKU,想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引爆一个盘子,显然是不合理的。BLUE DASH 也试过直播带货,效果不是很好。我们不禁发出疑问:大家会看直播带货买酒吗?这是过去我们走过的弯路。
回到酒的根源,找适合的解决方案
回到酒的根源,酒类是一个特别的 SKU,它是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一个是强场景驱动,大部分人使用消费品是功能性驱动,比如说渴了以后要喝水、缺少钙铁锌维生素,我们要吃补剂。所有的消费产品大部分都是功能驱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场景然后再触发消费,比如说:我的朋友张三今天失恋了,他会在群里说「兄弟们,我失恋了,今天我们不醉不归。」
接下来一个很常见的场景是,张三失恋了,我们会找一家 KTV,或者去朋友家里去喝酒。到了地方再讨论喝什么酒,这非常符合大众对于触发喝酒行为的逻辑。但是如果张三今天突然在群里说「我们今天喝一杯 BLUE DASH布鲁大师, 喝点野格和百威」,这就很奇怪。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喝酒这个消费动作需要场景来触发,酒精能够帮助人们进入状态。我一直强调脱离场景谈酒这个产品没有意义,因为从产品的角度,对于消费者来说,酒就是场景的附属品,是场景驱动。
第二个很重要的点是社交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点:很多 SKU 都是单体决策。什么是单体决策?你想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个体是可以独自决策的。就像办公室同事点咖啡和奶茶,你要喝什么点什么,他喝什么他点什么。
只有酒,是一个群体共同决策的:能喝的和不能喝的;喝白的还是喝啤的,大家一起决策。当决策代入群体决策,带入社交场景里,就脱离不开社交关系。这个社交关系对于消费者决策链路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举个例子,假如中国首富和中国普通大学生在桌上,谁说了算?权重高低,会受到社交关系的影响。不同的权重、不同的经济实力、不同的社会地位,都会有所影响。
一般在社交场合中,酒量好的人很容易欺负酒量不好的人;内向的人会趋同,或者是被动地接受一些建议,诸多的社交标签都会影响到社交链路群体决策的结果。代入这个逻辑以后,每个人的权重不一样了,如果你社交地位比较高或是社交权重高,你在群体社交里面的决策能力就更大。
BLUE DASH 一开始就沿用社交产品的逻辑,很多人问为什么从夜店切入,不做电商、零售和餐饮。因为我们是做年轻人的生意。
大家回头去看陌陌也好,会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 App,整个社交链路都是上往下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旦有江湖,人就会被分成三六九等,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情,每个人的社交权重都不一样,这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不同的社交权重,就会存在高和低,整个社交链路传播的分享一定是从高往低,不管是抖音还是小红书都是一样的:
1%的用户是权重高的,属于 KOL 和创造者,还有 9%属于铁粉和分享类的用户,剩下 90%都是普通的用户。在任何一个社交媒体平台都是如此,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权重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做 BLUE DASH 的时候,我们把整个场景和渠道分成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夜店相对来说是对应合适的客群,里面的年轻人属于酒量也好,会喝爱玩,也爱社交,付费能力也强。
这就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点。很多人问我们和其他的鸡尾酒公司有什么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没有以带货逻辑去做产品。当别人做零售的时候,我们也很迷茫,为什么和别人走的路不一样。但是反过来讲,我们的底层逻辑是对的,社交属性强的产品就该这样做,不能因为别人怎样就改变我们的售卖方式。所以我们就决定做酒是沿着社交链路从高往低,逐层渗透,然后慢慢破圈。
再说回来,酒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刚才我们聊的是底层逻辑,这是我们自己的定义,除了品酒以外,大部分年轻人对酒的需求就是进入状态的媒介而已。大家试想 一下,张三今天失恋了,去一个 Live House 一醉方休,他真的是去品酒的吗?在同学聚会大家是在品酒吗?喝什么酒这件事,产品本身有那么重要吗?
也就是说,酒的品类没那么重要,在场景中酒就是解决方案;就是进入状态的媒介。我们做酒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最适合你的酒精解决方案,适合当下的状态和满足需求。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讲酒精饮料化,但随着酒精饮料化,出现了 0.5 度、1 度的产品。但我们一直坚持的地方是希望酒没有酒味,但是要保证酒精度数,这是为什么 White Claw 在美国很受欢迎。年轻人对酒的要求是好喝易上头,上头对酒这种产品来说非常重要, 酒精饮料绝对不是没有酒精,要保留酒精,但是要喝着像饮料一样。
因为人类对酒精本身是排斥的,没有人会去喝食用酒精,96 度的生命之水没有几个人喝得下来,大家不喜欢这些东西,大家更喜欢酒里丰富的香型和复杂的味道。酒精本身没有人喜欢,大部分人类,尤其是年轻人是非常排斥的。
很多年轻人喝酒,只是想快速进入状态,并不是有多喜欢喝这个酒, 那就更适合年轻人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是气氛助燃剂。
很多人讲我们酒的工艺有多好,我们有多少年的历史,在我看来,好的酒就是气氛助燃剂,只有实现了气氛助燃的效果,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帮助他们进入状态。你能提供酒精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作为消费者最需要的。
所以这也是我们和很多大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和大公司交流,大公司都是从自己出发,强调我有渠道、供应链、有百年的品牌,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消费者想要的很简单,没那么复杂。
不要讲什么百年工艺,我想要的 ,就是失恋的时候提供一个合适的酒精解决方案。一个我和朋友聚会喝得开心、尽兴,喝起来没有酒精很烈的感觉,没有喝得很难受和胀肚的解决方案而已。这是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打造属于中国年轻人的饮酒文化。
从场景出发,触达更多消费机会
中国这三十年发展太快了,中国的年轻人还没有来得及发展自己的东西,但是时机已经到了。过去是受父辈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最近这几十年,尤其是疫情开始后,中国崇洋媚外的现象在减少,年轻人的民族自信心开始滋长,相信中国也会发展出自己不一样的饮酒文化出来。
基于我们打造酒饮品牌最重要的是场景,场景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从场景出发,开始触达更多消费机会。
这是我们第一款产品,也是两年多前推出的产品,这和大部分酒饮公司做易拉罐的产品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坚定以社交化逻辑做酒,按照金字塔模型,从高往低顺序就要着眼于夜店。
在夜店这个场景下有:年轻人、社交、娱乐这些标签,在这个场景中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是易拉罐的产品吗?在中国最好的夜店,年轻人喝洋酒和香槟,那就需要高颜值、有价值感,对标洋酒,玻璃瓶大瓶,能够分享和多人喝的产品。这就是我们设计这款产品的逻辑。
当然为了推广零售市场和铺设下沉市场,我们也做了易拉罐产品。2023 年 7 月,我们会推出我们玻璃瓶新的 SKU,去进攻一些低度场景。到 2023 年底,我们也会计划推出高度数的新的酒精解决方案。
现在,BLUE DASH 就按照我们刚才的逻辑,从夜店往下一层层破圈。因为年轻人是在不同场景流动的,不仅仅是在夜店蹦迪,也会吃饭、到 Live House、KTV、居家独饮。随着年轻人活动场景的变换, 我们的品牌也慢慢传播出去,我们的饮酒文化也开始扩展。
国内我们已经覆盖几乎 100 多个城市,包括新疆、内蒙和西藏,核心有 4000 多家中高端的夜店,另外还包括海外的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22 年我们比较幸运,和去年相比有比较大的增长。虽然疫情对大家都有影响,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我们合作了国内大部分的中高端夜店品牌,坚持从高往低打,合作也是从中高端的夜店做起,从夜店做完到下沉一些的 Live House,KTV、小酒吧和小酒馆,按照社交链路就是从高往低去做,这是我们坚持的事。
从品牌端,我们一直希望打造中国年轻人自己的潮流文化。
从 4 个方面,我们做品牌的建设和输出,没有做太多的品效合一。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一开始就投入抖音广告、挂小黄车、做带货,但是我们认为酒就是文化和精神属性的产品,它就是以潮牌模式打造的,就应该尝试做品牌, 慢慢养这家公司,而不是通过一些非常营销化的卖货逻辑去吆喝,而应该是通过社交化传播,给别人推荐有调性和故事的产品。
这是我们 2022 年尝试做的元宇宙音乐节。2023 年我们还和无聊猿进行合作,做了礼盒、喷绘、布展,以及将武汉天地打造成无聊猿街区。
在文化方面,去年开始我们和顶级的百大 DJ、行业从业者、知名调酒师,以及年轻人的意见领袖和文化领袖一起做了一档名为 DASH TALK 的节目,我们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虽然规模和能量没有那么大,但是希望能够传播一些年轻人认可的事情。
在场景化教育上,我们也在做一些突破,2023 年下半年第一部植入电影《前任4》上映。我们之前没有做过电影,但我们看中场景化。
大家看过《前任3》都知道,《前任》系列围绕年轻人的都市爱情生活展开。只要围绕爱情,就会有分手、买醉、和解局或是分手局这样的场景,酒可以贴合这些场景,这对准了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气氛助燃剂。当情绪和气氛需要助燃的时候,BLUE DASH 就会在恰当好的时机出现。
另外我们也做了线下的场景化搭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线下快闪店(图示),我们认为我们做的瓶子好看, 就将瓶子的形状做成了一个巨大的快闪店, 放到武汉天地这边。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品牌设计,我们都花了很多心血保证品牌的调性,因为这是做酒很重要的一点,做酒不能往 Low 和好卖去做,而是往精神属性,做成潮牌和文化标签,这样才能引领年轻人的文化。
▲BLUE DASH 位于武汉天地的快闪店
酒类市场的未来展望
当时我创业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数据,有点惊呆了。除了白酒,大部分酒的诞生时间都很早, 即便是 RIO 和动力火车都有 20 年的历史,江小白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这也就意味着十年内,中国酒类没有什么变化,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特别好的公司出现,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数。
但是各行各业都在变化,大家去看消费品行业,有那么多的公司,不管是美妆也好、还是宠物行业都在发生变化,没有理由在酒这一赛道是一潭死水,几十年如一日没变化。
我一直喜欢一家公司就是小米,这是我非常崇拜的一家公司。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大家站在 2023 年的时间点回看 2010 年,仿佛是上世纪一样。那时候统治手机行业的是诺基亚,当时的国产手机和进口手机很难竞争,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只过了十年,从 2010 到 2020 年,现在国产手机涌现出像小米、OPPO、华为这样的品牌,虽然还有三星、苹果存在,但是其他的品牌已经不再市场上占据优势了,也就是说新势力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了。整个行业的变迁从被外资高端品牌垄断,到国产新势力崛起,也就花了十年的时间,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酒类市场,除了白酒以外,基本上都是以外资主导的高端品牌居多,中国很少有能和外资品牌进行平等 PK 的中国新品牌,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这样的品牌出现。虽然疫情对很多人的信心产生了冲击,但 BLUE DASH 从 2020 年开始创业,2021 年正式产品上线,整个品牌生命周期都是围绕疫情去触发的,我们没有吃消费升级的红利,一直在消费降级的浪潮里翻滚。只要周期是在变化,哪怕是动荡下行的周期,也依然好过一潭死水。我相信中国品牌一定会有新机会、新人群、新市场。
换个角度来说,疫情对线下的重构对品牌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原有线下的经销商体系和渠道体系,对于新品牌的发展来说非常难。最后,我想和大家多说一句,我还是打心底里希望中国的酒饮行业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品牌,我相信总归会出现一个创新的品牌,即便不是 BLUE DASH。谢谢大家! 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