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顿半的连接与循环:探索咖啡渣的新旅程|星球大会回顾
三顿半在卖咖啡之外,开始探索咖啡渣的材料循环利用。
它从返航计划的咖啡馆里回收了 736 公斤咖啡渣,经 10 个月的调研到打样等过程,完成了高纯度咖啡渣成为日常材料的应用探索。对品牌而言这些「非必要」的动作更像是一场探索的旅程,在某个时刻会再次产生意想不到的「连接与循环」。
在这次星球大会上,三顿半与我们分享了最新项目原创咖啡渣循环再生系统 AFTERESSO®️背后的故事。
分享 | 三顿半市场中心负责人 Sarah Lu
以下为演讲精华
大家好,我是 Sarah,来自三顿半。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分享,因为三顿半很少站在大家面前,去讲述我们的故事。当星球大会邀请我们做这样一个「回归原点」的分享,我们很喜欢这个主题,因为我们觉得「原点既是开始又是结束。它看起来是循环,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我们今天分享的议题就是三顿半在探索中如何发现新希望的一个故事,那就进入今天的主题「连接与循环-咖啡渣的新旅程」。
昨天在彩排的时候有一位女士走过来问我,你是三顿半的 Sarah 吗?我说是啊,您是哪位?她说大小咖啡的张老板让我过来认识一下你。这位女士就是刚刚分享 gaga 的 Jennifer。
所以我觉得很有趣,连接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会发生,大会前一天我们就有了一次非常简单的线下连接,而「连接」对三顿半来说非常重要。既然是大小咖啡的张老板促成了这次连接,同时大小咖啡也是三顿半返航计划很重要的合作伙伴,那我们今天的故事不如就从返航计划说起。
Chapter. 1 连接
Sarah:不知道在座有多少是我们返航计划的用户,我先和大家介绍下。返航计划是三顿半每一年都会去做的一个空壳小罐的回收计划。用户喝完咖啡之后可以把空壳小罐保存起来,等预约时间开放之后,在我们的隐藏世界小程序上以能量兑换物资。
在返航当天,用户把这些空罐交还给我们,然后再领走 TA 已经预约好的物资,大家在当天不仅是空罐兑换的过程,也是在线下互相交朋友的过程。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个空壳小罐的背后都连接着一个用户,这些都是非常生动的用户的画像(图示)。他们可能是我们返航计划的志愿者大福,也可能是我们的用户,大家在同一天因为返航计划连接在一起,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和互动,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返航计划把成千上万的人连接起来,他们也由此获得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快乐。
在返航计划前六季总共 16 个返航日里,我们一共接待了超过 12 万名用户,回收超过了 1300 万个空壳。
可以说,返航计划对三顿半来讲,其实是支起了三顿半咖啡宇宙的社群,我们发现这些志愿者大福社群不仅仅在返航当天非常活跃,在返航日之后的日常生活里,群里也在活跃地讨论和分享。他们把连接变成了日常。
大家知道三顿半是一家成长于互联网的品牌,但其实我们前身是一个来自长沙的咖啡馆。我们的创始人那时在咖啡馆每天要面对面接待非常多客人,听客人们分享他们的故事。所以在数字化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很重视用户获得的三顿半的体验、服务和反馈,我们认为人和人的连接不应该仅仅在线上发生,在线下也同等重要。有些体验是虚拟世界不能替代的。
有了这么多返航用户,我们需要一个空间让他们聚集起来,所以咖啡馆就是我们最好的一个选择。直到今天,返航计划已经连接了无数的咖啡馆,不仅有知名度很高的连锁咖啡品牌,也有隐藏在城市某个角落的社区咖啡馆,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达。
第一季返航计划发生在 2019 年,我们连接了 29 个咖啡馆和生活空间,到 2023 年的第七季返航计划,我们已经连接了 259 家咖啡馆。
平时我们也经常和返航点的主理人们聊聊天,这一次我们就聊到了咖啡渣。
▲ 涩魂士多咖啡馆
这是广东东莞的涩魂士多,他们日常就会把店里晒干的咖啡渣送给用户。他们说不管找到怎样的供应商,咖啡渣的强度、硬度都很难材料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Newsroom
来自于南京的 Newsroom,是一家致力于文化和艺术的咖啡空间。他们也在想咖啡渣可以做什么,但是发现咖啡渣在晾晒的过程中很容易霉变,而且把大量的咖啡渣集中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一介·巷子里
「一介·巷子里」是成都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家社区咖啡馆。社区里有一位陈书记,陈书记有个果园,他经常来咖啡店拿一些咖啡渣回去施肥。所以大家似乎都在想咖啡渣能干点什么,但是咖啡渣很难烘干和晾晒,这是大家都遇到的咖啡渣材料化的困难。
聊到这里我们就在想,既然我们能一起返航,那如果一起研究咖啡渣,会探索出什么不一样的可能?
所以我们问所有返航点主理人,我们想回收咖啡渣,你们愿不愿意一起参与?我们无法保证咖啡渣能做成什么,但是如果真的能做成什么,我们就把它返回到你的咖啡馆。
之后大家便使出各种晾晒大法,天气好就拿出去晾晒,天气不好就用烤箱烘干。最后会把干燥的咖啡渣装进我们准备的防潮袋里,并标注来自哪个咖啡馆、意式咖啡渣或手冲咖啡渣、有多少公斤。所以,我们回收的每一包咖啡渣都有姓名。
我们总共回收了来自 214 个咖啡馆,763 kg的咖啡渣。有了这些样本之后,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探索?
这里分享一句在三顿半公司经常会听到的话:「以为结束的旅程,又有了新的希望」,这也是返航计划的精神。一杯咖啡变成咖啡渣之后,它就真的结束了吗?咖啡渣的希望是如何在探索中开启?
下面邀请我的同事,也是三顿半的产品经理许志豪来分享,咖啡渣是如何变成材料,变成一件产品的全过程。
Chapter. 2 探索
许志豪:大家好,我是三顿半的产品经理,主要负责循环材料的开发和落地。接下来,由我和大家分享三顿半是如何做咖啡渣的开发和探索的?
第一,我想先分享一些关于咖啡渣的数字。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平均一杯手冲咖啡会产生 15g 咖啡渣,而全国有超过 17 万个咖啡馆,这意味着每天约出品 850 万杯咖啡,即产生 127.5 吨的咖啡渣。通常对咖啡渣的处理方法是焚烧和填埋,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有害气体。
下一步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市面上有很多含有咖啡渣的产品,比如球鞋、杯子或纱线,但咖啡渣的整体占比大概不超过 10%。
这里我们产生一个疑问,咖啡渣是否可以被广泛而大量地运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一个深耕于可持续材料研发领域的工作室「本土创造」,他们在材料研发上有着数十年的探究和思考,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所以我们展开了初次合作。
同时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各个返航点的咖啡渣,并进行了第一次样本分析。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到咖啡渣本身有各种各样的肌理效果,我们从三个层次进行分类,「烘培度」、「研磨度」和「含水率」。为什么效果会有这些差异?
我们认为是不同的风味而产生的不同质感。当我们看到咖啡渣的差别,正是源于不同咖啡馆的不同咖啡豆的风味。
下一步进行咖啡渣的配比实验,以 10%为标准比例单位,逐次调整比例,记录不同咖啡渣的样本,观察和评测稳定性,并进一步尝试不同材料的混合配比。
(图上)我们加入了一些椰壳、椰丝、木渣等自然材料,希望追寻一些更加自然的肌理,通过记录和评测,希望找到材料配比最稳定的方法。
下一步我们进行了咖啡渣占比的极限测试,我们希望提高这个占比。
第一步是从 30%咖啡渣占比开始的,我们在其中混入一些木渣材料,逐步增加比例。后来我们尝试了大概 85%的咖啡渣占比,这个时候材料样块已经不太稳定了,非常容易破碎。但我们继续探索,最终尝试了占比达 92%的咖啡渣,这时候它已经不能形成正常的材料样块的效果了,直接脆断了。
经过这一过程,我们上探了咖啡渣的占比极限,积累了第一手的数据。然后经过更多的样本分析、配比实验、混合配比和提高占比的流程,最终我们成功把咖啡渣做到 65%的比例甚至更高,且形成了稳定的工艺。这是我们想去探索的关于风味的肌理。
有了配比数据,我们下一步又尝试提高强度。我们在工艺中尝试了各种混合、研磨、搅拌以求达到更高的强度,也尝试了和不同材料嵌合,比如测试与木材嵌合的受力极限。
最后优化整个流程后,它终于达到了一个稳定的工艺。从咖啡渣收集到处理,再到测试,我们把整个过程称之为 AFTERESSO®️,是三顿半针对生产环节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产品解决方案。
有了 AFTERESSO®️ 的材料,我们就想把这个材料运用回返航计划,因为这个想法诞生于返航计划。所以下一步我们提取了返航计划的精神,希望咖啡渣也能完成它的返航。
我们有一个想法,把咖啡渣做成回旋镖,所以进行了初步尝试。第一步我们还是做草图,推演它的形态、结构,后面我们也尝试了双曲面造型,想进一步探索咖啡渣材料产品的可塑性。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使用 CNC 工艺制作大量的回旋镖样本,用手工打磨的方式完成每一个细节,将它变成标准产品,最终完成了这套咖啡渣回旋镖套组。我们也将这个产品回赠给和我们合作的返航点,希望他们能够触摸到用回收的咖啡渣研发的产品。这张图就是来自于返航点的咖啡师佩戴咖啡渣回旋镖时的照片(图示)。
从材料收集到研发创造的整个过程,我们也邀请了 「magazine into」 团队帮我们记录,整理成册,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他们最新一期杂志看到全部过程。
回旋镖是不是咖啡渣的结束?其实我们也在做更多的新尝试,比如不同材料的配比,也许有天就能让咖啡渣材料被更多、更广泛地运用在更多空间。
这是三顿半上海办公室的一套家具,我们把自己的办公室当做实验场所,探索咖啡渣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限度,也希望在未来能够邀请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咖啡渣材料的可能性,让咖啡渣实现真正的循环。
接下来话筒就交还给 Sarah,请她分享下一章循环的故事。
Chapter. 3 循环
Sarah:「一个做咖啡的干嘛跟渣较劲呢」?看起来三顿半有点不务正业,但这都是我们探索的过程。对于所有的未知都想能去看看还有什么可能性,这是三顿半的探索精神。
最后与大家分享「循环」,循环和今天的主题有点相似,即回归原点。我们认为回到原点其实是一个开始和结束的循环。所以当咖啡渣回旋镖回到咖啡馆,其实它就完成了一杯咖啡的循环。
很多咖啡馆主理人都问我们,这个回旋镖里是不是有我当时给你们的咖啡渣?大家都觉得很有连接感。同时,咖啡渣回旋镖组合的展陈也为客人提供了更多体验性内容。而且我们的用户也可以在第七季返航计划中,体验咖啡渣做的乒乓球拍在活动现场的互动。
讲了这么多连接、探索、循环,究竟对三顿半有什么意义?其实这是三顿半所理解的回到原点,不管是在产品的研发,用户的体验上,我们都秉承着连接和循环的理念。
循环指的是长效设计和可持续。做出一个产品之后,怎么让它物尽其用,精良且持久。如果我们可以对现有的产品再多想一点,它可能就可以继续发挥它的效能,起到环保和可持续的作用。
大家认识三顿半大多是因为我们最核心的产品——数字星球系列咖啡。但通过罐子,我们看到了向外延伸的新意。
比如我们的 0 号咖啡,即城市灵感系列,向外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咖啡馆,我们和冠军咖啡师一起研发咖啡风味,通过咖啡表达他们对城市的理解。我们附着了很多城市的探索、人文的内容,连接到更多该城市的人和文化。
8 号是安福路限定咖啡,它专属于我们线下的原力飞行概念店,有着连接街区的意义。还有更多我们和其他友好品牌的合作。
刚才讲到我们的返航精神是「以为结束的旅程,又有了新的希望」,其实它不仅仅是返航的精神,也是三顿半所理解的循环和回到原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一个事情的结束不是真正意义的结束,可能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等我们去探索,比如我们怎么样把连接与循环应用在其他项目中。
我们在上海安福路有一家线下店叫「into_the force原力飞行概念店」。除了提供精品咖啡外,我们也把这里作为向外表达品牌理念的空间。
整个空间在设计上延续连接、循环、节点和可持续,空间运用了非常多绿色的连接键,连接起空间的各个部分。
▲连接键
而这颗连接键能否循环?也激发了我们产品设计师的很多灵感。当我们把连接键变成安福路限定 8 号咖啡包装的一部分时,它和空间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连接键的灵感也借由产品设计的表达,更能帮助用户理解连接与循环的意义。
当然我们也把连接键设计成了日常好物,现在如果你去到原力飞行概念店,还会看到连接键的磁铁在售卖。
特调咖啡是原力飞行概念店的特色产品,「紫苏桃」灵感来自于长沙街头巷尾的小吃紫苏桃子。我们想的是「这里的饮品有没有可能出去连接」?因为,它不只属于安福路,它可能属于很多地方,其他地方的伙伴们有没有机会品尝到它?
所以我们又开始了探索,如何让原力飞行的一杯饮品飞出去?飞出去其实需要几个条件:
1、需要出品稳定,它不能在 A 店是一个风味,在 B 店又是另一个风味;
2、需要把我们的配方开源给合作伙伴,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操作。
首先我们有一个优势,我们可以用 4 号咖啡来做标准化的出品,这样就可以不用依赖于不同咖啡机、不同豆子而带来的差异化。我们可以标准化出品。
同时,我们第一次把配方分享给合作伙伴,从原力飞行向外连接,一共连接了 25 个城市、36 个咖啡馆。
我们带着咖啡飞出去,连接到更多朋友,当它循环回来时,又带回更多有意义的反馈,帮助我们把这杯特调做得更好。
我们所有的活动中都少不了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连接的各个咖啡馆的主理人,高雪来自于北京汵奇CENCHI COFFEE,她也是一位咖啡媒体人(图示)。她在聊天中说的一些话,我非常想在这里分享。
她说三顿半所做的连接,是有真实地转化到她的店里,包括她和客人的连接,客人和客人彼此的连接。甚至她在一些连接中发现的一些微小的闪光点,让她和我们都非常感动。她说「因为这些连接,我们发现生活中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
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情,会让我们去到更美好的世界。对于三顿半,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连接者,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创、共同成长」。
在我们公司里经常会说 With Saturnbird,我们即便是联名合作,也不是「乘以」的关系,我们更希望用 With 来表达我们和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希望在未来能连接更多的伙伴,一起探索更理想的咖啡生活。
With Saturnbird,这是我们的分享,谢谢大家!BRANDSTAR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