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古文创意:一切的重塑与创新源自需求的变化 | 星球大会分享回顾

「消费者」、「创意」、「社群」一直以来是甲古文创意的商业设计原点。
刘文表示,在产品从 1.0「刚需」时代到 4.0「交互体验」时代的演变下,产品的设计思维向彰显个性、同时为顾客创造更多新鲜的体验感转变。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再只是产品的视觉语言表达,更是成为了一种参与感和体验方式的创造。
所以甲古文创意除了倡导围绕消费者需求解决设计和创意外,也擅长以「社交」思维设计,帮助品牌找到产品与消费者最佳的互动方式,延展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在品牌星球第二届星球大会上,刘文通过不同的案例展示与我们分享在这个时代下,设计如何融入新的商业思维;以及甲古文创意围绕「消费者、创意、社群」设计三要素的独特见解与实践。
分享 | 甲古文创意创始人 刘文
以下为演讲精华
大家下午好,我是甲古文的创始人刘文。这么多年来,甲古文一直在酒包装行业做了很多设计创新,这两年随着新消费的到来,我们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新的方法和新的资源,我们也尝试将新的商业模式与设计重组,为产品和品牌带来新的认知和方法。
目前,除了深圳本部外,甲古文在北上广设有分公司,在海内外共有 17 个工作室,总共获得过 300 多个奖项,并被评选为德国 iF 评选全球设计公司 Top7。我们目前还在为中国酒业 89.5%的上市企业提供创意设计类服务。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让设计回归到商业原点」。设计的商业原点是什么?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的时代,有人说这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体验至上的消费时代,不可否认的是,设计正成为这个时代最热的词,且给每个行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思考。
基于马斯克需求理论,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的自我需求,我概括了这个时代产品演变经历的四个阶段。
• 1.0 时代是产品时代。关注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吃,就解决饱的问题,穿,就解决暖的问题。
• 2.0 时代是品类时代。品类时代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还比较近。比如我们去酒店和茶楼,服务员不会问我说:「您喝什么品牌的茶?」他会问:「您是喝乌龙还是铁观音?」,所以这还是品类。
• 3.0 时代是品牌时代。比如卖酒的老板会问顾客:「你是想买茅台、五粮液还是其它什么品牌?」。
• 4.0 则是交互体验时代,不再是商家卖消费者什么,消费者就喝什么、吃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体验什么,商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提供相应的产品。
所以,我们会发现,不仅时代变了,人群也变了。
Z世代成为消费主体,商业秩序正在被重构;消费也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理念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重塑,我们的思维需要重塑、产品需要重塑,价值也需要重塑。
除此之外,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商业原点和设计未来的趋势:
第一,可扩展性。一切都要以社交分享为导向,内容除了必须是有价值的,还必须是可以分享和传播出去的。
第二,可连接。未来设计连接的是 TA,而不是他们。在垂直方向上连接某一类人,内容必须是基于垂直化的特定圈层表达。
第三,可转化。用跨界元素结构生成新的设计内容。设计可以适度跨界,转化生成层次感更丰富、更具传播能力的内容。
第四,可识别。即对用户形成高度聚合的可辨识性和稀缺性内容。设计与品牌形成强关系,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具象认知,由设计可以联想到品牌,由品牌能映射出设计。
设计的商业原点是什么?是设计「向 C 而行」。我来和大家解释下这个「 C 」是什么意思,这也是甲古文所有设计的方法论和原点。
首先我们还是回归到「消费者Consumer」。要回归消费者的关注点,设计必须具备用户的价值。「品质感、性价比、高颜值」,这些都是消费者需要的东西,这些才是用户价值。
第二,「创意Creative」。
创意是新消费时代最好的营销工具。在「小屏时代」的当下,大家每天都拿着手机看各种资讯,所以未来的产品设计会越来越平面化;现在也是一个信息狂飙的时代,所以未来的产品设计将会越来越简约化。此外,是否「可持续、环保」也会是商业重要的评判标准。
第三,「社群Community」。
社群就是留存粉丝,建立自己的品牌流量池。粉丝和消费者是有区别的,所以没有社交属性、不能创造流量与话题、不能激起粉丝自主拍照的,一定不是好设计。
新消费下的品牌创新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经典生活方式的年轻化、潮流化的问题,所有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我今天有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七年前,凤凰卫视有一个栏目采访我为什么:「为什么中国酒很难走出去?」
我想了半天说:「走不出去是因为它没有名字」。中国白酒在 2021 年前没有名字,而一个没有名字的产品怎么卖得出去?所以中国白酒出海的第一件事是它必须有一个名字,这是中国白酒走向国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直到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白酒开始真正有了官方的英文名,叫做 CHINESE BAIJIU。
下面这张图是 1989 年中国的十七大名酒,在中国白酒产品里占比不到 5%。但是这 17 大白酒占据了中国白酒 80%的销量,将近 2 万多亿的体量。对我来说,这些产品不是好看与不好看的问题,而是这些设计、产品和企业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
甲古文创意从 2006 年成立至今已有 17 年,我们一年完成将近 2000-3000 个项目,今天我带来的白酒案例只是公司很小的一部分作品。为什么我会觉得白酒行业很好玩?因为我认为甲古文创意在中国最传统的行业里做了最酷的事情,我希望我们可以在酒行业做得更酷、更时尚、更现代。
1997 年我们开始给洋河服务,在这长达 26 年的时间里,洋河从 3 个亿的销售规模一直做到现在 300 个亿的规模。在为洋河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感触,我们想让每个产品都具备设计化和艺术化,但好的设计是什么,好的商品是什么?好的设计一定是通过商品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这才是好的设计,也就是商业原点。
我分享的第一个案例是「高光」白酒。
为什么会诞生「高光」?因为在那个时期,随着新中产人群快速崛起,新的消费力量出现,促进了消费市场的不断迭代和进化。其中「光瓶酒」的高阶消费需求逐渐涌现并持续扩张。
给大家看一个数据,到 2024 年,中国光瓶酒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 1500 亿元,复合增速平均达到 13.8%。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中,中国光瓶酒行业一定会持续扩容。
中国消费理念逐步向品质消费与个性消费转变,轻奢正在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趋向和消费审美。所以我们想通过「高光」白酒来重新定义一款新轻奢主义的白酒,它作为一款高端光瓶酒,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蓝海机遇下实现自身扩张的一款产品
我们看另外一个数据,中国消费者购买白酒的平均单价从 5 年前的 165.3 元/升到现在的 175.8 元/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基于理念创新与消费升级,「高光」率先开辟了高端光瓶新赛道,首创「新轻奢主义白酒」。
在创意方面,我们寻找最美的比例来做瓶形。颜色上面,人类肉眼可看见的光谱是 380-700 之间,所以我们选了中间值 500 左右的绿色作为产品的主题色,这个颜色让高光变得更加有设计内涵。
高光产品总共分三款,销售价位从 380 元、580 元 到 780 元不等,不同的价位刚好符合我们的波段。价位是这样定的——我们的副标题非常简单,最便宜价位的高光叫「高1」,第二款叫「高2」,第三款叫「高3」。名字就是这样简单的,让消费者容易记住。
我们重新定义了白酒,将「高光」这个产品重新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强调消费者为中心的互动关系,注重超预期的消费者体验。我们通过消费者体验,也就是消费原点的体验,给消费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首先,在产品体验方面,我们让白酒变得更好玩。白酒对应的场景特别少,一般场景都在酒桌上。所以,我们重塑了一个场景,诞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针对「高1」这款酒,我们重塑了欢饮场景。我们设计了六个杯子,杯子的容量大概在 50 毫升左右,因为酒的度数比较低,所以大家可以用这个杯子大口喝酒。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器具,改变了消费者习惯,并且重塑了一个场景。
再比如,我们重塑了「高2」这款酒的微醺场景。消费者在醒与醉的边缘徘徊,与朋友相聚时不必大醉,微醺也许更为相宜,所以我们设计了小杯子。
还有「高3」这款酒,我们重塑了对酌场景。「两人对酌山花开」,所以这个杯子我们设计得更小。
除了刚才说的器具,我们也希望能让消费者有一场充满想象的饮酒新体验。所以我们做了一些很好玩的内容,比如预调酒的名称就叫做高光时刻,代表人生自有高光时刻。
其次,在营销体验方面,我们做了一些跨界联名的活动来圈粉。
针对「高光」这款白酒,我们和艺术家 Roy Wang 做过联名,他通过光的艺术把高光这个概念重新进行了阐释。
所以我们通过不同的联名和跨界,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产品表达出来。我们在深圳和成都都做了很多这样的活动。
当然我们也在不同的场景中与不同的空间合作,例如庙前酒吧、米其林、超跑俱乐部,甚至我们还和游艇、骑行团队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
总的来说,「高光」是基于理念创新和消费升级的白酒新物种,与其说它颠覆了消费者对于传统白酒的认知,还不如说它创造了新的生活主张和价值标准,而生活主张、消费场景决定了这个品牌的价值。
我分享的第二个案例是「大黄狗」,这是后疫情背景下诞生的葡萄酒品牌。「大黄狗」是一款以希拉、赤霞珠品种为主的智利进口葡萄酒,对标澳洲黄尾袋鼠、西班牙小红帽葡萄酒,它的目标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大黄狗诞生于疫情期间,而在这个时期下人们比往常更向往自由和假期,所以那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假装体」:我假装在巴厘岛、假装在泰国......
消费是年轻人表达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假期」就是一个能够亲近当下年轻人且能快速产生共鸣的一个话题。所以我们为品牌做了一个定位为——为假日而生的葡萄酒品牌。
之后,这款产品火爆全网,成为众多省会城市中动销最快,单店销量最高的葡萄酒。这背后离不开我们的创意——IP 化的超强视觉表达。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用了一个新的工艺。这个大黄狗不是平面的,它是立体的,是贴在瓶子上面的。同时,我们提出的大黄狗对应的英文不是「 yellow dog」 而是 「yellow code 」,因为我们希望有一个有关黄色的密码、大家可以交互的故事。
我们还为客户做了视频,用视频的方式将消费者场景都呈现出来。我们整个物料都用了非常轻松的表现方式去和消费者沟通。虽然这些物料和红酒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特别酷,因为喝酒的是一群特别酷的人。我们的海报贴遍了不同的地方,甚至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也没有所谓,我们就是为了酷一点。
我们还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们把高脚杯下面的「脚」砍了,因为这样消费者才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饮用葡萄酒。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定义了葡萄酒饮用方式与饮用场景。我们还做了很多冰桶和物料,这些都非常圈粉,消费者会特意去购买这些东西。我们还做了很多市集,很多很酷的地方出现了我们的产品。
此外,我们还利用当下火热的宠物经济去获取流量。宠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中国目前养宠的家庭超过 1 亿人,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到 4936 亿元。本身我也养狗,所以我们稍微改变了一下思路,我们让消费者带着自己的宠物和「大黄狗」葡萄酒瓶打卡,最后小红书上也出现了很多狗狗和酒瓶在一起的打卡照片。关键这是一个野生的流量,并没有很强势的品牌引导。
所以,接下来我们的物料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不仅仅是酒,我们可能还会做一些和宠物相关的事情,例如我们希望能和上海专门做宠物的粉丝社群合作,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社群营销。
「Community」就是 IP,更是年轻人的社交,让年轻人自己玩起来、自我愉悦、社交互动,这是设计在「社群」上要做的事。
回到我的观点,在体验至上的「产品 4.0」 和新消费时代,我们应该告别那些浮躁的产品设计,让设计回归产品本身和商业原点,将消费者、创意和社群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
设计应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非仅是外表。设计本身除了我们看得到的东西,还要具备内容、原创、人格、流量、商业和趋势。
下面想要分享我在酒行业外的一些机缘与思考。
我创立过一个咖啡品牌叫「AKIMBO」 ,它其实还活着,只不过从原来十几家店变成现在两家店。「AKIMBO」 的一家门店在最高峰创造过一年销售 1000 多万的业绩,但是我们却没有做好复制,我们始终停留在咖啡馆,却没有把它变成一个品牌。
这么多年,我们的设计其实花了很多心思,但却没有变成更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回到商业原点。我们有了创意却没有关注消费者和流量,也没有留存好流量导致我们咖啡馆有问题。
虽然非常可惜,但是又怎么样呢?我们不能把以前的东西作为遗产,而应该作为资产,我们姑且把以前的东西作为 1.0,之后我们应该继续出发、向前而行。所以各位和我一起欢迎新的「AKIMBO」 的到来吧。
最后,我特别喜欢茑屋书店老板曾讲过的一句话——「在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由设计师组成的团队,从财务资本到『知』的资本」,重新审视企业资本价值的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很长,必须坚强。谢谢大家!BRANDSTAR
0 个评论